艾森先生点点头,表示理解。

    对手的票房预期并不如我方高,他们的目的主要是来掺沙子搅局的。

    以《少年特工科迪》为例,抢走了17%的排片,但是影片的北美票房目标只有1.2亿美元。

    就算米高梅让利15%的票价,成本也不过就1800万美元。

    “那你准备怎么干?”艾森先生问道。

    “我们用票房对赌,倍率1.8倍”林源眼神中充满了寒意。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艾森先生沉默了半天:“你这太狠了吧?上来就直接和对手赌命?”

    “你猜他们会不会接招?”林源笑着问道。

    所谓票房对赌,是发行方和影院签署排片协议时,一种很不常见的方式。

    即约定根据与当期最佳影片的票房差额,按照一定的倍率直接补偿影院损失。

    因为对于发行方来说,风险的可预测性差,因此使用的比较少。

    举个例子,假设《谍战之王》和《绝地战警2》同时上映,原本两部影片基础排片都是20%,剩下20%的排片双方竞争。

    林源可以向影院承诺,这20%的排片他都包下,如果同期有哪部电影的票房比他的电影更好。

    那么票房差额部分,也就是影院少赚的这部分钱,按照1.5倍的金额赔偿给电影院。

    这样影院自然愿意把排片让给《谍战之王》。

    这种票房对赌,是非常凶险的。

    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会亏多少钱。

    假设同期有一部电影非常强,表现超级亮眼,那么你的对赌赔偿可能会非常的高。

    因此,当林源打出这张牌的时候,米高梅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会非常难受。

    如果他们不用更高的倍率竞争排片率,林源就会拿走大部分的排片率,那么狙击《谍战之王》的计划就落空了。

    可如果他们参与竞价,又很难测算可能赔多少钱。

    任何投资决策,最怕的都不是亏钱风险,而是不确定性。

    对赌这种东西,永远是一柄双刃剑。

    让对手犹豫的不确定性,对林源也是同样成立吗?